專注力為學習新事物的基礎,當專注力低下時難以透過觀察及模仿他人來更有效率的學習,而過度躁動及衝動也會造成難以集中或容易與他人衝突的情況。
常見的臨床症狀如下:
- 持續注意力困難
- 衝動控制困難
- 過度活動
- 遵守規範困難
- 人際關係不佳
亦可能影響其他發展的狀況造成認知能力不佳、表達困難、學習困難……等等。

醫師的話
注意力不足 / 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傷透了家長、老師們的腦筋,在同儕之中也容易遇到人際関係的問題,老一輩的觀念常常認為這樣的孩子只是「太皮」或是「電池太大顆、精力旺盛」,覺得也許長大就會好了、上學去讓老師教就會好了。
其實,現代醫學發現ADHD的孩子其大腦的活化區域或成熟度跟多數人不太一樣,不單單只是孩子的「個性問題」而已。即早診斷ADHD,讓孩子接受正確的早期療育,除了可減少日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辛苦,也可調整孩子大腦的成熟度,讓專注力、衝動控制等問題都能獲得改善,才能改善孩子的各種人際互動,也能讓孩子更有自信心。我們的團隊有各面向的治療師,可分別針對對ADHD行伸出的各面向問題加以治療,也可進行親職教養的諮詢,唯有完整、專業的照顧,才能帶領ADHD的個案及家庭進入更好的生活。
心理師觀點
注意力不足 / 通動症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展展疾患 腦部功能異常使得孩子在不同的情境中(如:在家中、學校等),有不專心、組織計畫能力不佳、衝動、坐不住,以及情緒和動作的控制失調等情形。
根據主要症狀,可分為:不專注型、過動衝動型、或混合型。很多孩子在進入小學階段、或是中年級時,由於學校的規範、學業的難度提高,注意力的問題顯現,因此家長或學校老師較容易在此階段發現孩子的困難。
事實上,我們的日常生活到處都需要注意力,其影響的層面包含:
1. 學習表現
沒辦法持續遊戲、難以專心聽別人說話、忘記別人說過的話和約定,或是動作太大,讓人誤解為故意搗蛋、引起衝突,而影響人際關係。
2.生活習慣
難以維持專注,影響訊息的接收與理解,使得孩子在學習中表現不如預期,持續累積的挫折也會降低學習動機。
3. 人際互動
難以等待、缺乏耐心、無法監控自己的行為表現、做事拖拉、需要他人反覆叮嚀、收拾東西與思考方式缺乏組織、粗心大意。
4.親子關係
孩子因為注意力困難,使其在各種領域表現不穩定,很容易讓家長誤以為「他明明可以做到卻不願意好好做」,影響親子間的互動與溝通方式。

其實,注意力不足 / 過動症並非是家長的教養方式不夠嚴格,也不是孩子缺乏意志力所造成的,這是一種腦部功能異常,孩子要培養良好的注意力,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找出孩子是在哪方面的注意力發生困難,善用適當的方法,花時間持續練習。
職能治療師觀點
學齡前(7歲以前)的ADHD孩子常面臨以下幾種困境:
- 注意力不佳:在幼兒園時常會被老師反映不專心、粗心犯錯、受外在刺激干擾而分心、對於指令時常有聽沒有到。
- 衝動控制不佳:很難乖乖坐在位子上、常插嘴、難排隊和等待、在不適當的場所奔跑衝撞。
- 行為問題:給人的感覺是調皮搗蛋,會挑戰家長或老師,故意不遵守規範、唱反調等,較嚴重的孩子可能甚至出現攻擊行為。
- 組織及計畫能力不佳:無法組織及計畫,特別是在環境混亂或指令為多步驟時,例如:畫畫時畫幾秒就要換顏色,或畫到一半突然又想畫別的東西;學校的抽屜/書包永遠都亂七八糟等等等。
- 視知覺不佳:部分ADHD孩子會有視知覺問題,例如:5歲了還是無法學會寫數字、玩拼圖時不知道哪塊拼圖該放在哪裡(表現明顯較同齡孩子差),或玩積木時無法仿排出一樣的圖形;到了小學則可能會有識字、寫字的困難。
- 動作協調不佳:部分ADHD孩子會有動作協調問題,他們可能會面臨寫字運筆方式很笨拙、平衡不好易摔跤或球類運動表現不及同儕等問題。
- 其他常見問題:除了上述的問題,某些過動的孩子也會遇到「社交」、「情緒」、「學習」、「溝通」等障礙。
針對學齡前(7歲以前)的ADHD孩子,職能治療師會用以下方法進行治療:
- 感覺統合治療:正常狀況下,大腦可正確接收並整合來自周遭環境的各種感覺訊息(包含前庭覺、本體覺、觸覺、視覺、聽覺、嗅覺與味覺),稱為「感覺統合」,若大腦在整合訊息的過程中出現異常,即為「感覺統合失調」;ADHD孩子經常會有感覺統合失調的狀況,職能治療師會利用感覺統合治療去調整孩子的活動量,及改善專注力、衝動控制、動作協調等問題。
- 行為治療:利用正增強、負增強、懲罰、削弱等方式去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
- 視知覺訓練:利用積木、桌遊、多媒體遊戲等方式去提升孩子的視知覺發展。
- 精細動作訓練:利用操作性遊戲、畫畫及書寫等訓練去提升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
- 任務分解:將一個大任務拆成多個小任務,並一步步帶著孩子一起完成,可改善孩子做事情的品質、提高學習效率,也可讓孩子獲得成就感。
雖然ADHD的孩子們會有某些相同的特質,但不代表每位ADHD孩子所遇到的問題與治療目標都會一模一樣,需經過職能治療師的專業評估及分析,我們才能對症下藥、真正地幫助到孩子哦!
語言治療師觀點

研究指出,ADHD的孩子有語言問題的可能性,比沒有ADHD的孩子高三倍,並且那些語言困難將對學業造成深遠的影響。
當這些孩子長大後,會感覺語言問題愈發嚴重,因為社交情境會隨著年紀而愈發複雜。因此若確診ADHD,請務必也注意孩子的語言發展、構音狀態、文字辨識及閱讀理解等重要能力。
以下列出ADHD孩子時常伴隨的語言問題:
- 構音問題:已達四歲還是有明顯的發音問題。
- 較難控制說話的音量及音高:通常都是音量過大引人側目,或是用過高/過低的聲音說話導致溝通內容難以理解。
- 談話中時常離題。
- 談話中較難搜尋到準確的詞,使得溝通中斷,甚至是社交困難。
- 談話中經常有文法錯誤:由於大腦組織規劃能力較差,導致組織成語句時出現語序顛倒、分段位置錯誤、漏字等文法問題。
- 聽完對方的敘述會漏掉交談中的細節。
- 聽理解能力正常,但在吵離環境中(例如:下課的教室)會因為容易分心而無法應對快速的對話閱讀。
- 理解能力較差。
- 從不同對話者切換會有困難。
看完以上問題家長們也不用驚慌,和語言治療師討論後續治療的先後次序,並在家中/學校也穩定練習,這些問題都能逐一改善!
物理治療師觀點
部分ADHD的孩子在動作表現上,會抓不準動作時機、混淆動作順序、忽略中間細節動作等等,導致有動作不協調、平衡不好,甚至是力氣不夠的狀況。
以開合跳來說,原本在同一時間中,孩子需要跳起+拍手+腳打開,但是ADHD孩子可能會表現得手腳動作不一致、跳躍跟手腳動作分開做、開合幅度小等情況。物理治療師面對這樣的孩子,通常會以運動治療的方式,並以明確遊戲戲規則導小朋友慢下來,思考下一步該怎麽動作,練習手腳技巧性的活動,促進肢肢體協調,以及維持動作的平衡。
以下舉三個治療活動為例:
- 攀岩牆:藉由手腳抓踩石頭、限制攀爬路線,練習肌力與動作計畫的能力。
- 彈跳床活動:從不穩定的彈跳環境,學習身體動態的穩定以及手腳協調性。
- 球類活動:透過球類規則及技巧練習,精確連貫多步驟動作以及規則遵守。
對於家長來說,可以觀察小朋友的興趣喜好,引導小朋友接觸相關的動態活動,讓小朋友在過程中,改善動作表現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