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肌少症?你不可忽視的隱性退化!

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種與老化、慢性病、營養不良或不運動習慣相關的疾病,主要特徵為骨骼肌的流失、肌力下降與身體功能退化。若未及早發現與改善,肌少症會提高跌倒、骨折、失能與臥床風險,甚至增加住院與死亡率。

肌肉怎麼流失的?現代人不是老了才會得肌少症!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肌肉會自然流失:

 
40歲後:每10年減少約 8% 的肌肉量
70歲後:每10年流失速度提高到 15%

然而,現代人因為飲食不均衡、缺乏運動、久坐生活習慣,肌少症已逐漸年輕化,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
除了老化,也有許多的肌少症來自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關節炎等慢性病影響,以及飲食蛋白質攝取不足,讓肌肉無法維持與再生。


肌少症的5大早期警訊

肌少症初期症狀常被誤以為是「正常老化」,但如果出現以下跡象,就要特別警覺:
 
  1. 走路變慢:室內短距離行走速度< 0.8 公尺/秒
  2. 握力明顯下降:打不開瓶蓋、擰不乾毛巾、提不起沙拉油罐
  3. 站起或上下樓困難:從椅子起身需要雙手撐,或走幾階樓梯就喘
  4. 頻繁跌倒:一年內跌倒兩次以上
  5. 體重莫名減輕:半年內減少 5% 體重(如60公斤瘦了3公斤)
「這些徵兆可能就是肌少症的早期信號,若有以上表現徵兆,應儘早就醫評估與介入!」

如何預防與改善肌少症?

  1. 阻力訓練(重量訓練)
  • 初學者可進行漸進式阻力訓練(PRT
  • 建議每週 23 次,每次約 30 分鐘
  • 使用器械或彈力帶進行肌力訓練,如深蹲、抬腿、推牆等
 
  1. 有氧運動
  • 快走、游泳、騎腳踏車、有氧舞蹈等能增強耐力與心肺功能
 
  1. 平衡與柔軟度訓練
  • 太極拳、瑜伽等等運動能提升平衡感,降低跌倒風險
 
  1. 均衡營養
  • 建議依照營養指標攝取蛋白質
  • 補充維他命DOmega-3,也有助肌肉合成
  • 避免高糖、高脂、低營養密度食物

肌少症,可逆轉!

肌少症不是「自然老化」那麼單純,而是一種可以被預防與逆轉的可改善疾病。透過早期發現、正確運動與營養介入,不僅能維持肌肉量,也能提升生活品質、避免失能。
 
如果你或家中長輩有上述徵兆,建議及早接受復健科或老年醫學科醫師診斷,並諮詢職能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擬定個別化改善計畫。

肌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