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性腦缺血

暫時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TIA),常被稱為「小中風」,是一種短暫性的腦部血液循環障礙,通常會造成腦部供血暫時不足,但其症狀在24小時內會完全消失,且不會對腦部造成持久的損傷。TIA通常是因為腦部某一區域的血管受到短時間的阻塞,這可能由血栓或其他原因引起。血管阻塞會使得該區域的腦細胞短暫缺氧,進而出現一些類似中風的神經系統症狀。

雖然TIA的症狀大多會在數分鐘到數小時內自行消失,這並不意味著它是無害的。事實上,TIA被視為中風前的警告信號,因為經歷過TIA的患者在未來幾個月內,罹患中風的風險大大增加。因此,對TIA進行及時的診斷與治療至關重要,主要目的是降低未來真正中風的風險
 

治療與預防

由於小中風患者的功能受損程度較輕,許多患者認為只需要靜靜休養便可恢復,然而這樣的想法可能會讓他們錯過了許多有效的康復機會。實際上,小中風後,患者應定期回診並遵循醫師指示用藥,切勿依賴偏方治療。

此外,保持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和良好的生活作息也是復原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臨床上,小中風患者出院後會將重點擺在預防「再中風」,雖然造成中風的危險因子有許多無法完全消除、避免(例如:年紀…),但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式以及治療來直接或間接預防再次中風:

1. 藥物控制:

透過藥物可以達到預防血小板聚集、降低膽固醇水平以及控制血壓等效果,以減少血栓形成、減少動脈硬化以及避免血壓過高,預防再度產生中風。

2. 控制危險因子:

中風的危險因子可分為「不可控因子」以及「可控因子」。「不可控因子」包括年紀、性別、家族遺傳史、種族等等,這些是我們一出生或是隨著時間演進無法改變的因素,也因此預防再中風可以將焦點擺在「可控因子」的控制上,「可控因子」包含血壓、膽固醇、血糖、菸酒等危害物質、肥胖等等。定期追蹤生理數值以及減少有害物質的攝入對於預防再中風也是非常有效的!

3. 積極的有氧運動:

對於預防中風,有氧運動可以幫助我們降低血壓、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改善血糖控制、減少身體發炎反應以及減少壓力,這些對預防中風的效益是多方面的,除了降低中風的風險以外,同時還能減少體重,避免肥胖。

4. 靜脈雷射:

靜脈雷射是一種非手術性的治療方法,主要用於處理靜脈問題。這項技術利用雷射能量將病變的靜脈封閉或摧毀,從而改善外觀並減少相關症狀。在預防中風應用上,其可以有效封閉病變靜脈,增進靜脈回流以改善血液循環,並減少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併發症,減輕血管負擔,以減少血栓的風險,間接降低再中風的機會。

5. 點滴治療:

點滴的注射可以改善血液濃稠的狀況,降低血栓形成的機會;而中風後,患者經常會經歷營養不良、電解質失衡等問題,因此,點滴同時可以補充電解質以及營養液,使體內物質平衡,支撐身體的修復。良好的營養狀況也有助於心臟以及血管的健康,達到間接預防中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