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是什麼?為什麼它對孩子的成長如此重要?
「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 SI)」是指大腦接收來自身體各種感覺系統的訊息,並將這些訊息進行有效整理和整合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客觀」的感覺訊息輸入後,大腦如何「主觀」的輸出。這個過程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學習如何控制動作,並促進智力、注意力、情緒調節和社交能力的發展。
在孩童成長過程中,良好的感覺統合能力是動作協調、學習和日常生活技能的基礎,尤其對平衡感和情緒管理有重要影響。
主要的感覺系統有哪些?
我們人體的感覺系統有許多種,包含:觸覺、聽覺、視覺、味覺、前庭覺、痛覺、嗅覺、本體覺等等,而感覺統合需要運用到多種感覺系統,其中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是最關鍵的三大系統:
觸覺
觸覺幫助孩子感知周圍環境,是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透過觸摸不同材質或玩沙玩水等活動,孩子不僅認識世界,也在發展精細動作控制。此外,透過擁抱等親密接觸,觸覺還有助於建立安全感,進而影響未來的人際互動。前庭覺
前庭覺來自內耳的前庭系統,負責感知身體的重力和平衡狀態。它協助孩子保持姿勢穩定,調節肌肉協調和空間感。玩盪鞦韆、爬行、跑步等動作可以訓練前庭覺,促進運動能力與空間定位感。本體覺
本體覺透過肌肉、關節和骨骼向大腦傳遞訊息,讓孩子知道自己身體的姿勢和動作。這有助於調節活動強度,穩定情緒並增強自我控制。推重物、跳彈跳床等活動是訓練本體覺的好方法。感覺統合失調是什麼?為什麼會發生?
當大腦無法有效整合來自感覺系統的訊息時,就會發生「感覺統合失調(Sensory Integration Disorder)」。這可能導致孩子在學習、動作、情緒和社交上出現挑戰,可能的原因包括:
- 先天神經發展差異:部分孩子大腦感覺處理區域發育不完全或訊息傳遞異常,常見於早產兒、自閉症或過動兒。
- 早產或出生時神經系統未成熟:早產或出生時缺氧、腦傷等情況可能影響感覺統合功能。
- 缺乏早期感覺刺激:過度保護或活動受限,缺少爬行、攀爬等動作經驗,影響大腦感覺連結建立。
- 環境刺激過多或不均衡:長時間接觸螢幕、噪音或缺乏自然活動,導致感覺訊息混亂。
- 遺傳因素:部分感覺處理困難與家族神經調節特質有關。
感覺統合失調會有哪些表現與障礙?
當感覺統合功能異常時,主要可能出現兩大類障礙:
感覺調節障礙
包括對各種感覺(觸覺、本體覺、前庭覺、視覺、聽覺、嗅覺與味覺)過度敏感或反應遲鈍,例如:- 觸覺敏感:不喜歡穿貼身衣物或衣標,害怕被人觸碰,排隊時不喜歡靠近他人。
- 聽覺敏感:對突發大聲音敏感,常摀耳或哭鬧,在有背景聲音環境中難以集中。
- 動作敏感:害怕離地動作(如盪鞦韆),不喜歡頭部翻轉等動作。
- 反應低下或尋求感覺刺激:過度活躍、坐不住,喜歡四處觸摸東西。
動作運用障礙
表現為肢體動作不協調、笨拙,手眼協調差,容易撞到東西或絆倒:- 粗大動作(跑跳、爬行)及精細動作(寫字、用餐)表現困難。
- 動作計劃與執行能力不足,影響日常生活及學習。
感覺統合:身心發展的基礎
感覺統合是孩子身心發展的重要基礎,失調時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動作及情緒。早期評估與專業治療,是幫助孩子克服困難、順利成長的關鍵。
如果懷疑孩子有感覺統合問題,建議尋求專業職能治療師協助。職能治療師會透過評估、訪談及臨床觀察,找出孩子的感覺統合困難所在,並設計個別化的治療計畫以及活動,配合家庭與學校給予合適的輔導與衛教。
